纽斯频通讯社首尔9月23日电(记者 崔宪圭,编译 周钰涵)18日,一列搭载"一带一路海外媒体采访团"的高铁从中国云南省昆明南站出发,仅用3小时30分便抵达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站。这趟旅程的目的,是探访中国最著名的白酒——酱香型贵州茅台酒的生产工厂。
![]() |
中国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赤水河畔的贵州茅台第二酿酒厂,建于1956年,工厂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进行原料配比作业。【图片=记者 崔宪圭 摄】 |
列车为"和谐号",虽然其最高运行速度略逊于"复兴号",但在多数路段仍达到了时速300公里以上。抵达遵义火车站后,采访团再乘坐旅游巴士,约行驶1.5小时抵达上级行政区——仁怀市,并入住当地酒店。仁怀是遵义代管县级市,茅台镇正位于此地,是中国最大白酒企业——贵州茅台的总部所在地。
本次采访团在结束人民日报"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主会议和昆明考察日程后,继续前往贵州,展开茅台工厂、黄果树瀑布、绿色新能源汽车——吉利、贵州大数据产业园等多个采访项目。
![]() |
图为写在贵州茅台包装公司大门上方的标语"不卖新酒"。【图片=记者 崔宪圭 摄】 |
19日上午,采访团从仁怀市酒店出发,约半小时后抵达位于赤水河畔的茅台二号酿酒厂。一下车,浓郁的曲香扑面而来,令人印象深刻。这里是茅台镇的"长征路"一带,赤水河就从附近流过,亦是茅台酒的水源。
酱香型白酒茅台,在风味和品质上被誉为中国白酒之冠,售价也居于顶尖。然而茅台工厂的外观却相当朴实,许多参访者初见时难免感到意外甚至些许失望。
但正是这座并不起眼的酿酒厂,以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酿造出全球最顶级的53度酱香型白酒。韩国综合新闻通讯社——纽斯频记者到访时,接待人员表示:"只要了解'12987'这组数字,就等于掌握了茅台酿造的秘诀。"
![]() |
中国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赤水河畔的贵州茅台第二酿酒厂,建于1956年,生产线上一位工人正在进行原料配比作业。【图片=记者 崔宪圭 摄】 |
据介绍,茅台酒的酿造周期为一年,从端午节开始制作酒曲,随后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和十月十日两次投入原料高粱进行发酵。全过程包括:一个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和七次取酒。这就是接待人员口中的"12987"数字的由来。
茅台酒最具特色的是高温发酵工艺。在深达3.5米的地坑中,进行为期40天以上的高温发酵。整个酿造周期完成后,酒体还需贮藏4年,使得市面上出售的茅台,出厂时酒龄已超过5年。甚至在茅台的包装工厂内,还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新酒绝不出售"。
茅台的起酿工作始于每年端午,采用小麦制曲。与市面上其他在一至数月内完成生产的浓香型、清香型白酒不同,酱香茅台酒耗时更长,成本也更高。
本次采访团探访的茅台二号厂建于1956年,是茅台历史最悠久的生产基地之一,坐落在赤水河畔,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该厂于2005年被评为"中国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区"。
在茅台镇,无论是茅台主厂、包装厂,还是茅台集团运营的"中华酒文化城",都能看到一则颇具哲理的标语:"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这是茅台集团倡导的核心企业文化理念。
![]() |
中国共产党红军在长征途中抵达遵义市时,曾以茅台酒缓解疲劳,并用于治疗红军伤员。这个故事被贵州茅台集团制作成雕塑,设立在其运营的中国酒文化城中。【图片=记者 崔宪圭 摄】 |
贵州茅台集团位于贵州北部平均海拔423米的赤水河流域,当地被称为"美酒河",水质极佳,适宜酿酒。该地位于北纬27度,拥有丰富微生物资源,气候温和湿润。
贵州茅台集团是贵州省代表性的大型国有企业,员工人数超过4.2万人。其核心品牌"茅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一度超过贵州省全年GDP,对贵州经济和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目前茅台集团的业务涵盖白酒生产销售、综合金融服务、旅游、健康产业等,共拥有36家子公司,业务领域包括:白酒、养生酒、葡萄酒、证券、保险、银行、文化旅游、教育、房地产、生态农业等。
近年,茅台股价和市场售价均有所回落,股价从高峰时期的2400元跌至1400元人民币区间;53度标准款茅台零售价也从3200元跌至2000元出头。专家认为,若中国经济复苏加快,茅台的股价与现货价格也有望快速反弹。(完)
韩国纽斯频(NEWSPIM·뉴스핌)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