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斯频通讯社首尔8月21日电(记者 崔宪圭)"美国的年轻学生们开始正视中国崛起,许多人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惊讶,说中国已成为美国的对手,很想了解中国是怎样的国家。仅仅五年前,他们还认为中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这是记者的朋友、美国某州立大学的M教授暑假回韩国时所说的话。在首尔,有关中国的虚假新闻甚嚣尘上,但大洋彼岸的美国学生们却开始正视并用全新视角看待"中国崛起",这一点尤其引人关注。
![]() |
M教授表示,他从今年起也开始寻找美国出版的与中国相关书籍阅读,并开始学习中文。记者与他讨论了中国强大的背景、"中国风险"的虚实以及共产党体制的未来等话题。他认为共产党政权不会轻易失败,美国也正是在中国长期崛起的前提下谋划新战略。以下介绍他对"中国共产党为何作为政治集团如此强大"的几点见解。
◆历史的强大记忆与"居安思危"
中国的实力源自经济、人口、军事和文化,但不容忽视的真正力量是深刻的历史记忆。中共不断揭示惨痛的被侵略历史,让人民明白国家为何必须强大。
中共强调"要以史为鉴,忘记历史的人没有未来"。鸦片战争的耻辱、南京大屠杀30万人的血痕、日本"东亚病夫"的嘲讽、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掠夺等都作为进行时的记忆存在。面对屈辱历史,沉睡的爱国心被唤醒,内部凝聚力也被加强。
此外,中共领导人常说"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即在和平时期也要时刻准备应对战争风险。
◆绝对忠于党的军队
毛泽东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是中国政治的权力源泉,而军队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现今,习近平不仅是国家主席,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牢牢掌握党权与军权。
自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军一体的传统延续至今。中共军队不可能反对党的坚强领导。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发展成为全球强国,如今的军队也对这样的党保持绝对忠诚。
◆无虚假新闻的"社会主义实事求是报道观"
在中国,媒体继承了革命时期的传统,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强的宣传和动员能力。它们被广泛用于传达党的路线和国家政策,进行社会主义理念与思想教育以及对人民进行启蒙和动员。
由国家掌握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媒体的另一特点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报道的标准不是盲目纵容虚假新闻的无限制言论自由,而是看是否符合党、国家、经济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据说,根据"社会主义报道观",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示媒体要保持"七分积极,三分批评"的原则。
即便国家陷入经济困境,中国媒体也尽量避免加剧市场波动的报道。因为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心理,如果媒体加重市场恐慌,原本正常的经济也可能被拖垮;相反,如果给予勇气和希望,即便摇摇欲坠的经济也可能起死回生。"实事求是报道观"正是减少失败风险、帮助中国顺利渡过经济与金融危机关口的秘诀之一。
◆防止失败的"进京赶考"教训与共产党的初心
毛泽东说,今天是去北京赶考的日子,彻夜难眠。周恩来回应道,我们定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这场考试,不会落榜而归。
毛泽东又说,这次我们不能像李自成那样,进京后腐败堕落,最终失败。共产党必须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并实现共产主义,不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要把这场考试考好。
这是1949年3月23日清晨,毛泽东率军队从河北西柏坡出发前往北京前与周恩来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被称为"进京赶考",可视为共产党对进京后将要实现何种政治的一种誓言。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已逾百年,依然强调建党初心——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而奋斗。正是凭借这样的初心,才造就了今日的"G2"国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政治口号既是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的警醒,也是为长期执政立下的誓言,并延伸为道德上的自我反省。
◆美国反制实为共产党体制的机遇
根据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局势的判断,现在正处于人类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国际秩序的混乱正因美国而日益加剧。
美国特别针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对半导体尖端技术的制裁和关税压力。这让人联想到中共建党初期,依靠美国援助的国民党政府曾对长征起点瑞金的中共根据地实施封锁作战。
当时,中共选择了放弃根据地、战略性后退的战略。但如今面对美国的全方位反制,中国却采取背水一战、强硬对抗的方式。外部的严峻挑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内部团结,成为中共体制巩固的基础。
事实上,美国的施压正激发14亿中国人的爱国心,并强化"抗美意识"。一种"爱国消费"趋势正在兴起,中国的iPhone销量下降,好莱坞电影也逐渐消失在票房榜前列。随着体制内凝聚力的增强,中共追求的最高目标——长期执政的基础也因此更加稳固。(完)
韩国纽斯频(NEWSPIM·뉴스핌)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