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斯频通讯社首尔11月14日电 在中国,韩国食品表现抢眼。尽管所谓"限韩令"导致相关企业蒙受损失,但自2022年起,中国自韩国进口食品的规模开始反弹。与因流通企业撤出而在中国市场陷入苦战的韩国汽车相比,韩国食品采取"定制型"策略正在奏效。
![]() |
| 中国超市。【图片=网络】 |
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中国从韩国进口食品在2020年约为10亿美元,2023年上升至14亿美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16亿美元。
从韩国食品企业的立场来看,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是决不能忽视的庞大市场。因此,多数企业都单独制定并推进中国市场战略。自1996年以上海工厂为起点进入中国市场的农心,正推进"把品牌根植进本土"的战略。农心在当地并未推出"本地化辛拉面",而是销售韩国味道的辛拉面。
无论是产品规格、包装,还是煮食方式,都完全保持韩式原样。中国普遍存在将面饼和调料放入碗中,冲入开水进行加热食用的"泡面文化",但农心放弃了这种方式,而是直接把韩式煮面方法搬到中国,与当地文化正面交锋。
农心正以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东部大城市为中心,将销售网络向周边中小城市拓展。以"挑战辣味"为概念而受欢迎的火鸡拌面为代表,三养食品在中国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30%。
也有韩国食品企业是凭借不可替代的产品打出胜负牌。每日乳业则以中国尚不能自行生产的早产儿奶粉等特殊配方奶粉为先导扩大市场。2007年进军中国的每日乳业自去年起通过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医疗健康子公司阿里健康销售12款特殊配方奶粉产品。
此外,每日乳业还自2023年起,向星巴克中国供应其拥有生产和销售权的杏仁露饮品。
也有企业是通过中国本土化产品持续成长,代表企业是好丽友。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上海贸易馆将推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腌制咸蛋黄味巧克力派"的好丽友,评为韩国食品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典型案例。
据好丽友13日公布的业绩,其中国法人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额3373亿韩元、营业利润670亿韩元,较上一年同期分别增长4.7%、5.4%。(完)
韩国纽斯频(NEWSPIM·뉴스핌)通讯社













